王家厂镇中学操场上,家长们挤得满满当当,连站的地方都快没了。不是开运动会,也不是啥比赛,而是因为一场特别的讲座——“向阳花”家庭教育活动,专门请了个大专家袁小璇来给家长们讲怎么带娃。谁不想自家的孩子成才?大家都想听听这专家有啥高招。
这场活动一大早就开始了。学校的礼堂里,椅子不够坐,有的家长直接站在后面,手里还拿着笔记本,准备记重点。副校长余志雄先上台讲了几句,说这活动是为了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努力,把孩子教好。他说,现在的孩子不光要成绩好,还得性格好、身体好,家里学校缺一不可。家长们听完直点头,觉得这话说到心坎上了。
袁小璇老师一上台,气氛就不一样了。她没讲啥高深的理论,而是用大白话跟大家聊。她说,教育孩子就像种花,得有耐心,还得用对方法。她举了个例子:有个孩子老爱玩手机,家长急得不行,骂也骂了,手机也砸了,可孩子还是不听。后来,家长换了个法子,每天陪孩子一起看书、聊天,慢慢地,孩子就不那么迷手机了。家长们听完,眼睛都亮了,觉得这招好像真能试试。
袁老师还讲了个数据,说研究发现,父母每天跟孩子聊上15分钟,就能让孩子更愿意听话。这15分钟不是问“作业写完了没”,而是聊聊孩子喜欢的事,比如他爱看的动画片,或者学校里发生的趣事。家长们听完,觉得这方法简单又实用,有人当场就说,回去就试试。
除了讲方法,袁老师还让家长们现场提问。有个妈妈举手说,自家孩子一写作业就磨蹭,急得她想发火。袁老师笑着说,别急,先试试给孩子定个小目标,比如写10分钟作业就休息5分钟,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习惯了。另一个爸爸问,孩子老跟自己顶嘴咋办?袁老师说,孩子顶嘴可能是想表达自己,家长别急着压下去,试着听听他想说啥,再好好引导。现场的家长们一边听一边记,觉得这些招数真接地气。
活动不光是听讲座,还有互动环节。袁老师让家长们两两一组,聊聊自己在带娃上遇到的烦心事。结果这一聊,家长们发现,大家的问题都差不多:孩子不听话、爱玩游戏、学习没动力。聊着聊着,有人忍不住笑了,说原来不光自己家这样,感觉心里的石头轻了不少。
这场活动为啥这么火?因为它抓住了家长们的痛点。现在的孩子不好带,手机、游戏、社交媒体,样样都让家长头疼。加上很多家长忙工作,没时间琢磨怎么教育孩子。这次“向阳花”活动就像及时雨,给大家指了条明路。学校还说,以后这样的活动还会多办,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学、一起进步。
袁老师还特别提到,教育孩子不是光靠学校或者光靠家长,得两边拧成一股绳。她说,学校教知识,家长教做人,孩子才能长得正。现场有个家长听完,忍不住说:“以前总觉得孩子成绩好就行,现在才知道,家里也得下功夫。”这话一出,不少人跟着点头。
活动最后,学校还发了个小册子,里面全是袁老师讲的干货,比如怎么跟孩子沟通、怎么帮孩子定目标。还有个二维码,扫了能加个家长群,平时有啥问题可以在群里问老师。家长们拿着册子,感觉像是拿到了带娃的“秘籍”,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。
这场活动虽然只有半天,但家长们都说值。有人说,回去得跟孩子多聊聊,别老绷着脸。还有人说,打算试试袁老师说的“15分钟聊天法”,看看能不能让孩子听话点。学校也挺高兴,说这次活动让家长和学校更齐心了,孩子以后肯定能更好。
“向阳花”这个名字起得也好,孩子就像向阳花,得用心浇灌才能开得旺。家长们听完讲座,都觉得自己能做点啥了,不再是瞎着急。活动结束了,大家还舍不得走,三五成群地聊着带娃的经验。有人开玩笑说,这活动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。
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,像这样的活动全国各地都在搞。数据说,2024年全国有超过5000场家庭教育讲座,参加的家长超过1000万。这说明啥?说明大家都知道,孩子是国家的未来,教育得从家里抓起。王家厂镇中学这次活动,就是个好例子,接地气、办得实。
以后,学校还打算请更多专家来,讲讲青春期孩子的心理、怎么帮孩子规划未来。家长们听完都说,这活动得常办,孩子才能越长越好。大家还希望,全国的学校都能多搞点这样的活动,让每个孩子都能像向阳花一样,迎着太阳长大。
这场“向阳花”活动,不光是场讲座,更像是一场家长和学校的“团建”。大家聚在一起,聊孩子、聊教育,感觉心更近了。你说,这样的活动能不火吗?下次再有这样的讲座,估计还得抢位子。你家孩子咋样?你觉得这样的活动有用不?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